专家:传统“和合”文化适于协调人与海洋关系
稿源:中国新闻网  2016-06-09 00:26:59 报料热线:51850000

  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杨�)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8日在北京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孕育着治理海洋的智慧和“人文海洋”的精神。

  他说,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更适于协调人与海洋的关系以及海上国与国、人与人的关系,这些与“人文海洋”精神所倡导的担当、包容、联通、绿色内涵一致。

  6月8日正值世界海洋日,当天在北京举行的“2016海洋环境与健康・人文海洋论坛”就“人文海洋”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吴朝晖在发言时指出,“人文海洋”精神,应该具有特征包括责任的海洋、共享的海洋、文明的海洋和健康的海洋。

  吴朝晖说,中国古代的海洋探索推动了科技发展,促进了与沿海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互通,打开了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海上通道。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未来国家的海洋战略要特别注重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方面,需要培养大量能执行国家战略,具备“人文海洋”精神的优秀人才;创新驱动方面需要面向海陆空进行高科技布局和协同创新。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也指出,海洋蕴藏巨大的战略资源,历史经验证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很多国家靠走向海洋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在海洋上起步较晚,而如今,中国高度重视海洋,迎来难得的快速发展机遇期,应好好把握。

  他并从“人文海洋”角度提出建议:进一步发挥“郑和精神”在文化交流当中的重大作用,丰富人文交流的方式手段,创新海洋节庆活动,增进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交流,支持国内沿海城市与国外战略支点城市结为友好城市,联合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的和旅游产品。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表示,文化认同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心理基础,而教育资源共享是加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海事教育则理应成为教育输出的先行军。

  他希望,通过教育融合,促进各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加深民心亲厚,培养出一大批知华、亲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海事人才,使“一带一路”战略拥有良好的人脉与人才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