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强势圈粉 官方文件强力助推
稿源:中国新闻网  2017-02-09 16:30:11 报料热线:51850000

  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题:传统文化强势圈粉 官方文件强力助推

  中新社记者 应妮

  远方,或许遥不可及;诗,却近在咫尺。

  刚刚落幕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让人再次见证了传统文化的强大感染力和生命力,姑且不论年仅16岁的上海小囡武亦姝在节目中实力强劲拔得头筹,现场的百人团选手中,文言文满分的安庆13岁神童叶飞、40岁河北抗癌农妇白茹云、石家庄学院的大学老师兼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王子龙、圈粉无数的快递员老曹……他们作为普通人,因着对诗词热爱而在平常生活中获得的满足、淡定、尊重和坚毅,对心性的陶冶和锤炼,在观众看来亦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体认。

  同样以情动人、以传统圈粉的还有《见字如面》。节目中,或是名人敞怀,或是平凡人的思念,既有离情别绪、爱恨生死,又有妙趣横生、踌躇满志的一封封信件,被张国立、何冰、林更新、归亚蕾、蒋勤勤、张涵予等演员娓娓道来,每期都如同带领观众坐上时长一小时的中国故事情感过山车。这个颇有点高冷范儿的综艺节目,在豆瓣上拿下了9.5分的惊人高分。

  在导演关正文看来,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价值,很多体验若不能亲历,就会期待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启发和依据,这是人们离不开阅读的原因,也正是《见字如面》最坚实的底气。

  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中,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源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激活深埋在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因激情阐释诗词而被网友誉为“男神”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中国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几千年都没有变。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就是我们的文化血统,具有持久的稳定性,持久的传承性、创新性。

  事实上,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一直都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才是关键。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还是去年曾大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纪录片,选择的切入点都是从普通人入手,以小见大。

  从小处来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从齐家起,在看到故宫里的修复师“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看到武亦姝单纯喜欢古典诗词中的美感和情意,若有更多民众乐于亲近传统,由此自觉自喜,陶冶性情,岂不妙哉。

  从大处来讲,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当能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答案。

  日前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中国官方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意味着在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承传,已由积极倡导、媒体引领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