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城镇:种养融合发展助农增收
稿源:宣汉新闻网  2016-07-16 15:30:04 报料热线:51850000
    峰城镇作为全县玉米高产创建的排头兵,种植玉米8000余亩,产量达800万斤以上。产量高、规模大,群众却增收难。如何将玉米产业转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峰城镇党委政府探索出种养融合发展的模式,将玉米和秸秆作为青贮饲料,推广贮裹包技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切实助农增收。
 
    峰城镇堰滩村1社的李山章,多年来一直种植玉米,但玉米出售难、储藏难、收入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他说:我每年种了8亩--10亩的玉米,一年就喂两个猪儿,玉米卖也卖不出去。其余的都是霉了的。
 
    峰城镇有建卡贫困户1115户,作为全县高产玉米创建示范基地,每年都突出抓好“百亩玉米高产攻关片”和“千亩玉米丰产展示片”,实现大面积玉米平均亩产850公斤以上。但由于市场波动等原因,群众仍然摆脱不了“产量高、贮藏难、增收难”的怪圈。
 
    峰城镇镇长郑站军说:峰城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种植既是群众传统习惯,也是群众的主要增收渠道。峰城玉米面宽量大,产量高,但增产不增收,高产不高质。
 
    如何解决有产业却难增收的问题,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结合山区群众养殖习惯,提出了“把峰城建成宣汉种养融合发展的探索源地”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种养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裹包技术,带动养殖业发展。
 
    峰城镇镇长郑站军说:通过青贮裹包技术,变为青贮饲料,发展养殖业,变传统农业为增收产业,变品牌效益为脱贫优势。
 
    在外务工多年的堰滩村村民向仕洪,2013年回到家乡后发展起了肉牛养殖场,用酒糟、枯草、饲料饲养肉牛。一头牛每天的花费达10多元,且养殖周期要一年才出栏,成本高、利润薄。了解到青贮裹包技术的好处后,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购买了裹包机等设备,将周边农户的玉米和玉米秸秆收购、粉碎、裹包、贮藏,转变为营养价值高、绿色有机饲料,大缩短育肥周期2到3个月,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收入。
 
    养殖大户向仕洪说:对于我们养牛来说是很好的育肥饲料,养牛周期缩短了,解决了我的饲料来源问题。他们以前把玉米秸秆当柴烧了,我现在把玉米秸秆全部征收回来,给他们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种养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给传统的玉米产业和养殖业带来新的希望。李山章今年种植的8亩玉米,可收入12000多元。
 
    峰城镇堰滩村1社李山章说:他们自己车子开到田边地里来,连秸秆、连苞谷一次性砍了就收起走了,关键说,我们劳力节省了,价值提高了,比以前的收入又增加了。
 
    目前,峰城镇养牛200头以上的大户有两家,50头以上的大户10家。全镇年存栏牛2800头,出栏2700多头,仅此一项实现年产值1000多万元。下一步,该镇突出增产增效,又在谋划发展双季玉米,带动养殖业规模扩大,实现新增200头以上大户1家、50头以上8家。
 
    峰城镇镇长郑站军说:通过大户带动、合作社联动、群众互动,年发展青贮饲料6000吨以上,年出栏蜀宣花牛3000头以上,出栏山羊4000只以上,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未来五年,峰城镇提出了“建成宣汉副中心的农业高地、宣汉种养融合的探索源地、宣汉脱贫攻坚的示范腹地、宣汉农旅休闲的天然胜地”的发展定位,围绕“创新思路强党建、夯实基础增活力、产业转型促增收、锁定脱贫下苦功、统筹城乡换新貌”的工作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2016年将抓好“玉米品牌、烟叶“保基”、经果增收、畜牧效益”四大工程,做大扶贫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狠抓“公路攻坚、农建示范、安全饮水、场镇治理、新村建设”五大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加快转型发展,着力建设繁荣美丽新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