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拱墅故事”:增“颜值”提“气质”塑千年风华
稿源:中国新闻网  2016-09-27 15:21:10 报料热线:51850000
大运河的“拱墅故事”:增“颜值”提“气质”塑千年风华
京杭大运河拱墅段。 拱墅区供图

  中新网杭州9月27日电(柴燕菲 王逸飞 李媛媛)9月初的G20杭州峰会,让杭州以惊艳之姿亮相世界,这座城市亦成为不少人的心之向往。而踏足杭州,领略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时下也正成为一种“潮流”。

  品味杭州,“水”无疑是最合适的开端。在地处“江南水乡”的杭州,其也是呈现时光交汇的最佳“窗口”。这里除了西子湖记录历史与传说,还有一方水系不得不提,即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也同堪称杭州“名片”的京杭大运河。

  有着2500多年历史、绵延1800公里的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其通衢南北、富庶两岸,推动着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故也有人喻其为“中国东部平原的母亲之河”。而若要从时光荏苒中,为千年大运河定一位“形象代言人”,或是为杭州城市发展寻一名“光阴记录者”,位于河道南端、隶属杭州市拱墅区的12公里河段,或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运河千年流芳,拱墅自古繁华”。旧时的拱墅,因运河流淌而成为经济兴盛、文化深厚的繁华之地。其区名也是从运河流过的拱宸桥和湖墅地区中,各取一字得来。时下的运河拱墅段,则更似一幅新的时光交汇“图景”:在这里,愈发清澈的大运河水倒映着两岸古老与现代交错的城市风貌;在这里,老旧工业厂房孕育着文创、互联网等新型经济的喷涌而出;在这里,悠扬的浙派古琴、传统的杭州曲艺声声悦耳、醉人于往世,而一阵浓郁的咖啡醇香、一曲轻快的广场舞蹈,又将思绪带回所处的时代。

  诗人黄亚洲曾评价大运河拱墅段,称其是生机勃勃的两岸,是一条大河的最为灵动之处。如其所说,今天的拱墅正通过不断提升大运河的“颜值”与“气质”,换来古今风情的交汇,换来世界了解杭州的最佳“切口”,也用自己的方式再现着千年风华。

京杭大运河拱墅段夜景。 拱墅区供图 摄
京杭大运河拱墅段夜景。 拱墅区供图

  治水护岸并举 运河“颜值”赢人心

  作为“世界遗产”,运河将六省市、18个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流经中国南北。同样,其不断蜕变提升的“颜值”,也流进了人们心里。在拱墅,穿越古今的运河之美,便正以最具震撼力的形式呈现在众人眼前。

  大运河是一幅流淌的水墨丹青。古老的拱宸桥依然与灵动清澈的大运河水相依相融,互道历史。向南而去,白墙黑瓦的街区、民居布局两岸,呈现着从时光中走来的杭州模样。大运河又是张耀眼的绮丽水彩。坐拥杭州中心繁华的武林门码头与千年运河“默契”相搭。多彩霓虹与城市楼宇环绕河岸又倒映水中。步履匆忙的人们沿河而过,在水面留下一个个现代的影子。

  关于运河的蜕变,38岁的杭州人范能感受颇深。一直居住在运河边的范能,每晚都会去河边走走。他说:“很多年前苏杭之间有班船叫‘苏杭班’,人们常说在船上闻到臭味了就是到杭州了。而如今的大运河河水清澈、环境宜人,又是依水而居的‘宝地’和杭州人的‘城市花园’了。”

  范能看到的变化,源于拱墅近年对运河“治水护岸”的倾情“呵护”。

  这种“呵护”体现于“水”中。作为杭州市主城区和老工业区,拱墅近年借助浙江开展“五水共治”契机,把“治污水”作为了保护大运河的重点工作。

  对于治水决心,拱墅区委书记许明直言:“保护运河水环境既是保护世界遗产的需要,也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有效载体,每一位拱墅人都守水有责,要打造‘城水相依、绿水相融’的美丽拱墅。”

  拱墅也将这一决心落实在了行动上。该区治水办副主任管建弟介绍:“拱墅2013年制定了清水截污三年计划,对大运河拱墅段进行了全面摸底,共发现18个排污口,涉及到25个改造项目。到去年底,投资超2000万元的改造工程已全部竣工验收,这些项目每天可截污1028吨,运河拱墅段已无排污口。”

  他说,通过截污纳管保护大运河清澈的同时,拱墅也追根溯源,通过给19条流入运河的支流“做手术”,改善支流和运河水质。这样的“手术”既包括绿化河岸、截污纳管,也包含支流清淤和支流生态治理措施。

  以生态治理为例,拱墅在恢复水底植物、建设“水下森林”的基础上,通过曝气技术增加水底氧气,通过投放食藻虫等生物菌种增加水体透明度,通过在河边种植挺水植物使其根系固定大型污染物,最后投放螺类、鱼类建立水下生态链,使大运河水成为了有自净能力之水,使运河拱墅段变成了活泼和有抵抗力的河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拱墅,保护大运河并非只有政府的努力。在运河边住了40多年的钱志坤退休后有了一个新身份――民间河长。三年来,他每天都去河边巡查,风雨无阻。老人说自己热爱这条河,为它做点事心里高兴。像其一样,本月中旬,拱墅区89名民间河长拿到了新的聘任证书,成为了运河及支流的“保护神”。

  “呵护”同样呈现在“岸”上。运河拱墅段沿线,多年前还是古老民居、破旧厂房依次坐落。而如今,这里既有岁月中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桥西历史街区、大兜路历史街区等城市记忆,又有工业老旧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休闲公园,以及浙江环球中心、杭州大厦等记录着现代繁华的地标性建筑,堪称杭州城市建筑的“百科全书”。

  拱墅区住建局局长王益坚说:“拱墅极为重视城市历史记忆的保留,运河沿线历史建筑也大多保留着历史风貌。在历史建筑保护中,拱墅一直追求在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民生改善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如其所说,有着百年历史的小河直街道经过保护、维修等,变身杭州市井文化展示区。上世纪50年代的杭丝联建筑群锯齿形厂房,经过修缮维护成为颇具新意的文创园区……这样的例子在拱墅颇为常见。

  拱墅的运河两岸当然也不缺少现代美。依水而建的D32综合体、即将建设的螺旋形大剧院,都为千年运河增添着时代亮色。王益坚说:“时代总会产生新的东西,我们不能固结于历史,在保存历史的同时要看到我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要让历史清晰可变,老中有新。”

  流淌的河水、静立的建筑,动静之间,掠过千年。这样的运河无疑是极易“征服”人心的。

  北京游客杨立群坦言:“这里果然没让我失望,有着浓郁历史味道,像后海,但又有城市的现代情怀”。几乎每天早晚都会来运河边的杭州人李远根则笑言:“清净的河水和美丽的环境看着就高兴。”

  一渠碧水映转型 经济蜕变赋运河“新气质”

  如果说环境的蜕变为运河拱墅段带来了“颜值”飞跃,那么环境倒逼下该区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无疑对千年运河焕发全新气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位于杭州城北的拱墅,在这座城市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可谓不重。翻看历史,该区经济曾集聚主城区60%的工业产值。这里也曾厂房林立、机器轰鸣、滚滚白烟,每天上万人出入各大厂区。但同时,产业“笨重”、环境脏乱难免成为以往拱墅留给外人固有的印象。

  曾经的故事反映在运河水中,难免带来灰色的记忆。与范能的回忆一样,家住拱墅区小河路的赵祥华直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河边有不少工厂,工业污染让运河水从绿变黑,河边住户都不敢开窗,许多人都想搬离河边。”

  对于拱墅而言,200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该区发展思路及时调整,用许明的话说:“2007年以来,拱墅一直在取与舍、进与退、快与慢中艰难抉择,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遇到困难和分歧时,就多想想什么才是绿色发展”。他不止一次表示:“经济转型需要我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需要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样的表态,也对大运河拱墅段日后的“气质”改变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十年来,该区共关停转迁了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杭州蓝孔雀化纤公司等526家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共计影响工业产值380亿元、税收26亿元。今年,该区实现实现燃煤量“归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归零”。而在多家沿岸企业关停搬迁,拱墅着力发展信息经济、文创产业、金融业等新经济业态的背景下,原本“不堪重负”的千年运河,有了重新焕发生机的起点。

  从赵祥华的住处沿河而上,如今的河道两岸已是另一番产业蓬勃图景。

  运河边的“丝联166”文创园,正是十年前拱墅“腾笼换鸟”、由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改造而来的文创产业园。这里有着墙壁斑驳、爬满藤蔓植物的“旧”建筑外观,内部却是敞开式的摄影工作室、设计公司、画廊、咖啡馆等充盈着时尚活力。其如今已是浙江知名的文创产业聚集地,也号称杭州的“798”。

  专注于围巾设计、生产的杨旭丹团队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三个年头。透明玻璃墙隔开的Loft空间里,杨旭丹说:“这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绝佳场所,具有艺术气息,空间充足、安静,团队打算长期扎根这里。”

  在运河沿岸附近,类似的园区还有很多,如Loft49、唐尚43、富义仓文创园等。它们的蓬勃发展也支撑着拱墅文创产业的迅速崛起。目前,该区13处工业遗存保护、改造的文创园区已入驻500多家设计服务业、影视制作业、动漫游戏业等上规模企业,近五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幅。

  与文创产业一样,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楼宇经济,也在运河边开始了自己的时代。

  在运河拱墅段北部区域,拱墅打造的省级特色小镇――运河财富小镇正迅速壮大。该小镇由绿地中央广场、还有英蓝国际金融中心、远洋国际中心、运河基金小镇、万通中心、金融文创发布中心等一颗颗“明珠”串起,以创新金融为核心产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为共生产业,拉动实体经济,组成财富生态链。

  “目前小镇已入驻金融企业70余家,如国内顶尖的金融服务业运营商北京英蓝、浙江两家互联网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的投融长富、从事财富管理的宜信等。预计明年,这里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税收8亿元。”说起这些,小镇管委会负责人如数家珍。

  从数字来看,拱墅区以服务业、信息、金融产业为内容的第三产业比重,已从2010年的58.39%提升到2015年的75.99%,第三产业占比增速“领跑”整个杭州。而这样的经济形态,无疑也让运河两岸成为了新经济的乐土,加速着“新气质”的培育成型。

  “在以往的产业结构条件下,河道主要是农灌河、排污河、运输河,今后要朝生态河、人文河、景观河的方向打造,让‘河道景观化,全域景区化’。”对于当下的两岸蓬勃,许明也道出了运河的未来。

  运河文化显底蕴 包容之地造多样色彩

  十年前,拱墅区招商局局长王跃文面对客商会先介绍说,拱墅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但现在他首先会表明,拱墅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杭州文化看拱墅,拱墅文化看运河”,底气十足。

  同样在许明眼中,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正是拱墅的最大优势之一,文化也最能留人。“拱墅对运河文化的传承保护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够留得住乡愁乡情,将运河文化带的人文积淀能够体现出来。”

  这样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无疑来源于散布在运河沿岸每一个角落的文化基因。

  在2007年修旧如旧改造一新的小河直街,看到的是小巷深深,木楼蔼蔼,旧式招牌,石砌埠头,听到的是邻里间夹着“儿”字音的杭州话,偶尔从屋内传出的电视声。这里处处是充满市井味道的老街,“弥漫”的是原汁原味的杭州市井文化。

  在桥西历史街区的弄堂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热昏”传承人周志华创办的老开心茶馆依旧人气满满。这里是记载杭州茶文化的茶馆,更是杭州传统文化的汇聚地。老开心茶馆以书场为主打,引进小热昏、杭州评话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表演,同时融入“琴棋书画医酒茶”七大主题,搭建了一个大型开放式舞台,聚集各界文人雅士。

  当然,运河带给杭州和拱墅的,除了“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水乡风韵,还有穿越千年的运河味道。如运河边人们独创的“荷叶�”、带着宋朝滋味的“莲房鱼包”、有着漕运特色的“船食”。今年,拱墅运河美食节已举办至第七届,而由108道菜组成的“运河盛宴”也计划于今年推出。

  在运河拱墅段,还有恢弘的博物馆群、各富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一家家从光阴中走过的老字号、一位位周志华一样的文化匠人,这一切也让运河愈加璀璨。

  “运河的卖点就是历史文化,让人有的看、体验到。通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运河文化已经逐渐形成体系。而大运河有着包容、交汇的特质,这里良好的文化底蕴,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文化汇聚运河两岸。”如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黄玲所说,在运河拱墅段两岸,文化包容性、多样性特色正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也是文化层面运河拱墅段的最大蜕变。

  浙派古琴传承人徐君跃,将他的浙派徐门古琴馆开到了运河边。在其看来,运河文化是杭州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这里也有着是传承浙派古琴的天然基因。在他的“运河馆”,如今不仅古琴卖得好,通过举办一些文化雅集,增添文化体验,还让浙派古琴这一南宋遗韵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人心中。徐君跃本人,如今也已是“拱墅运河文化传播使者”。

  同样吸引眼球的还有4月在运河边成立的“杭州畲族馆”。该馆由畲族知名作家钟一林主持开创。在馆内,“畲族人家”部分通过老照片展示畲族传统文化生活,“畲族非遗”展区通过畲族舞蹈、饮食、服饰、山歌等七大板块,介绍畲族文化方方面面。“畲族农耕”展区则还原畲族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展示了畲族织布机、纺机、风车、木犁等畲族农具。

  不止如此,在如今的大运河拱墅段两岸,还有聚焦青瓷、刀剑的“剑瓷视界”、旨在修身养性的“太极馆”、代表现代休闲文化的“舒羽咖啡”、颇具传统特色的“陶一天”陶艺馆等。

  运河文化的魅力,用杭州市民韦丽的话颇能显现:“在这里不仅看得到杭州,更能看到浙江乃至世界。对于家里的孩子而言,这里更像是现实版的文化‘教科书’。”

  黄玲则表示:“大运河是包容的,运河文化也是包容的,而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多元文化,大运河才有了根和魂。”

  对于拱墅而言,运河还是那条运河,在静静流淌中承载着千年来的情感与文化命脉。然而从环境、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审视,这里的运河又不断蜕变着不同的气质。千年绵延过后,这里的两岸也正在向世界讲述着全新的“拱墅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