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牧民族“居无定所”? 并非完全逐水草而居
稿源:西安晚报  2016-09-27 15:27:59 报料热线:51850000

  昨日在“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家联合发布了最新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址考古成果。

  古代游牧民族

  并非完全逐水草而居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学家王建新介绍了两国在合作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他说大约公元前130年,原活动于中国境内的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迁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西天山区域,从而引发了张骞出使西域全线贯通丝绸之路的壮举。

  为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王建新带领的学术团队从1999年开始在中国甘肃、新疆境内开展考古工作,取得的成果为该项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追寻张骞的足迹,2009年这个团队首次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考察。

  从2011年起,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南部、喀什卡达利亚州东北部和苏尔汗达利亚州境内的西天山山脉的山前草原地带开展了多次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分布状况,新发现了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以往研究的重要学术空白,用新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古代游牧民族并非完全逐水草而居。

  “萨扎干公主”墓

  或建遗址博物馆

  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2015年9月至11月,联合考古队在撒马尔罕西南20公里的萨扎干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发掘了中小型墓葬5座,居住遗迹2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等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后的文物。同时还发掘了1座大型墓葬,为妥善保护遗址,2015年11月还专门为这个墓葬修建了保护大棚,安装了文物安全和环境监测系统,这种边发掘边保护的做法,在乌兹别克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王建新透露,目前这座大型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据专家们初步判断这座墓葬应该是一位女性贵族的墓葬,考古学家们亲切地称这位神秘的墓主人为“萨扎干公主”,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里或将修建一座小型的遗址博物馆,用于对该墓葬和出土文物的保护和展示。

  新成果或将

  改写历史

  在谈及这次联合考古的主要收获时,王建新表示,目前的考古调查和已有的发掘资料表明,公元前1世纪,在阿姆河以北的苏尔汉河两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应属早期贵霜文化,与其后的贵霜帝国文化关系密切。在苏尔汉河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同时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因此,贵霜帝国是古代月氏人建立的传统观点,难以得到考古学的证据支撑。王建新推测,根据现有信息表明,大月氏不但没有统一贵霜,反而很有可能最后是被贵霜王朝消灭的,如果这一推测能在接下来的考古工作中获得更多证据支撑,这个成果或将改写历史。

  另据在萨扎干遗址所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两国的考古学家们认为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分布的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应属古代康居文化,这与《汉书》等古代文献的记载是相合的。这一发现为我们确认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新资料。

  乌方称赞

  西大考古具有前瞻性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阿穆尔丁则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考古学家严谨的学术作风和敬业的工作态度让乌方更看好两国联合考古的前景。西北大学考古团队在联合考古中使用的边发掘边保护的方法非常具有前瞻性,未来乌兹别克斯坦在田野考古上将会延续这种工作方法。

  王建新说:“联合考古深入了解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推动民心相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先锋和先导作用。”

  首席记者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