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类人最易运动猝死! 做1件事最大程度避免它
稿源:凤凰健康  2017-06-10 07:24:14 报料热线:51850000

运动本身应该给人带来健康,但为什么会给热爱它的人带来伤害?据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体能训练教研室讲师汪黎明介绍:运动性猝死,它是一种运动性病症,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出现症状,并发生非创伤性死亡。运动性猝死并非简单的运动过量,而是在运动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对呼吸、心跳和神志三项生命体征的损害。因此,学习运动安全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运动猝死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是否可以预防?相信今天的分享可以给你答案!

运动(供图/视觉中国)

运动猝死与哪些因素相关?

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与心血管相关。

很多人认为,经常运动的人有良好的体质,不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其实不然。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全民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薛亮表示,“运动性猝死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运动场上,还有一种是运动后6个小时甚至是24小时出现死亡。”

一般来讲,体育锻炼的确会加重心脏负荷,人在安静时心率较低,心脏并没有因此负担过重,人也不会因为体育锻炼而加重死亡。长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强度较低、负荷量大的耐力训练,可以改善整体内环境,预防猝死。但是短时间的、强度大的体育锻炼则不能产生这种影响。

绝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与心血管相关,年龄35-40岁的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其他依次为中度左心室肥厚、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扩张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

运动猝死者是否存在某些前期隐匿的症状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浦钧宗教授说,长期疲劳、头晕、胸痛、气短、心悸,这些症状往往是心脏性疾病的早期信号,而不能仅仅认为是亚健康状态。另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运动中猝死的原因之一。

一般的健身者,平时从事的健身运动对抗性不强,危险性也小,但不能说普通健身运动就绝对安全无忧了,还是应该注意避免一些可导致心脏意外的诱发因素,如感冒、发烧或者饭后立即运动等。心脏病患者游泳时要选择温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馆,千万别冬泳,突然进入凉水里易引起肢体血管和心脏血管痉挛,导致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运动时,要抱着娱乐的态度,不要和人比赛、竞争,逞一时之快。

运动风险与运动强度有直接关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医生王翔飞认为,运动的风险与运动的强度有着直接关系,过高地强度使得运动风险急剧增加,甚至猝死。

“在运动前必须了解运动强度的判断方法,至关重要。作为无专业人员陪伴的普通健身人群,不建议挑战极限。”王翔飞认为,状态不好时,稍微降低一点点的强度,没有经验的初期锻炼者,需要总结自己的疲劳程度,不宜过度疲劳。

中等强度的持续运动锻炼和力量训练尽可能不要放在同一天进行,因为受到刺激后的身体需要时间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