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场来了,内容创业者小心这5个“坑”
稿源:达州资讯网  2017-04-25 14:19:00 报料热线:51850000
 

  进入2017年,公众号的打开率急剧下降,很多大号粉丝如果靠自然增长,也很难。比如一条,很有名的大号,也要持续从第三方渠道购买用户才能保证用户的新增。

  我们注意到,一些内容创业者明显在踩坑,有一些我们经历过,有一些我们正在经历,现将它们整理出来,以提醒其他内容创业者。

  坑1

  没有流量能力

  轻谈内容创业

  我们遇到一些比较理想化的内容创业者。他们凭自己的一腔热爱,现在居然几乎要从零开始做微信公众号。说实话,如果是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开始,还是有机会的,那时候公众号用户增长虽说慢一点,但还在涨。很多拿到融资的内容创业者,在猛做一段时间内容后,也花投资人的钱在广点通上做投放,获取了现在能拿得出手的20-30万粉丝。

  进入2017年,公众号的打开率急剧下降,很多大号粉丝如果靠自然增长,也很难。比如一条,很有名的大号,也要持续从第三方渠道购买用户才能保证用户的新增。

  原因很简单,内容创业的红利期结束,进入“红海期”,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非常多的竞争对手存在,单纯想靠内容吸引用户关注你的公众号难如登天。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有一些头部的公众号,比如咪蒙、老道消息等,硬是靠独特的风格,吸引全网关注,但这样的头部公众号估计占整个公众号的十万分之一都不到。你有这个本事做到那种程度,粉丝自然还是可以抢的。

  所以,现阶段还想做内容创业的人,两手都要硬:内容要过硬,同时流量获取能力也要过硬。

  坑2

  没有强IP

  和版权做付费内容

  在喜马拉雅、得到、知乎、分答等平台的努力“造势”下,内容付费风起云涌,李笑来、李翔等通过以上知识付费平台,将营收轻松做到千万元级别,刺激一堆内容创业者也想复制这种成功。

  媒体人尤其对知识付费闭环兴奋不已,刺激点在于:首先内容付费变现路径最短,内容即营收;其次、最适合媒体人做,只要内容水平不太差的团队都能干这个活;第三、但凡做内容有点时间长度和积累的媒体人,都能轻松邀请一批“大咖”资源,这是做知识付费的关键之一。

  但这里有一个特别值得警醒的坑――那些大咖到底把所谓的“IP”如何授权的?是纯音频授权,还是音视频都授权?大咖如果跟平台之间没有独家的协议,而是开放合作,哪个平台找他,他都能去,那么平台的价值在资本眼里就很小。

  也有内容创业者学习逻辑思维等,想把创始人打造成一个IP,然后围绕这个IP变现。难点在于一个IP的打造千难万难,要从无名做到有名,流量和投入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是否一定能推出来,要打个大问号。

  坑3

  只凭一腔热爱,商业模式不清晰

  从我们接触的内容创业者来看,商业模式思考不清晰会是他们未来前行最大的阻力之一。只要喜欢,三五个人,直接申请开一个公众号就可以开始内容创业了。不过根据我们的观察,如果商业模式长期不清晰,内容创业容易中途夭折。

  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认为内容创业者本来切的就是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市场蛋糕,这是一个千亿元计的市场,哪一种媒体形态都能通过广告、会议活动赚到比较高的收入和利润。

  如果今天的内容创业者对于自己的商业模式路径还不清晰,那是没有道理的:创业黑马基本摸索明白了园区服务、创业公司品牌传播服务、培训服务这三种商业模式,产业媒体大都可借鉴;一条、二更等基本搞明白了内容即营销的短视频盈利模式。得到、喜马拉雅以及它们平台上的内容创业者则走通了知识付费的模式……还有网红电商模式。至于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这要结合自己的团队、资源等实际情况。

  坑4

  创始人只懂内容,团队跛脚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传统媒体人,在这波内容创业大潮中,扎入互联网金融、娱乐、旅游等垂直领域进行内容创业。他们的创始团队大都是编辑记者出身,有比较严格的媒体训练。这种团队能很快在细分领域建立影响力,但所有垂直类的产业媒体,其实都要走通“内容――用户――关系――营销”这个大闭环。

  如若内容创业团队的创始人只有内容基因,团队其他成员又不能顶上,会很麻烦。新媒体时代,其广告收入不如杂志和报纸时代客单价高,必然不能如同传统的报纸、杂志,直接靠广告变现。必然要同步走用户付费模式,而要走完内容到用户,再到关系,然后营销,每一步都很艰难,可能需比较长时间。

  现在的市场不给传统媒体人基因的团队这么长的摸索时间。这时候,如果内容出身的创始人不有意识地去补足团队的短板――营销、用户运营等,这些关键岗位一旦跛脚,寸步难行。

  坑5

  把身家性命都押给第三方平台,没有自己的主阵地

  从先存的项目看,大都把自己的粉丝、用户放在第三方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等,鲜有拥有自己的独立平台的――比如M站,APP,即便有,其数据能拿出手的也不多。

  这种普遍的情况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根据微信平台的规则,可以以内容不符合相关要求而封杀微信公众号,这时的内容创业者将无比无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创始人只有清零重来。

  很多知名的公号做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做自己的平台,比如罗辑思维做得到。没有得到,罗辑思维成不了独角兽公司。核心原因在于,得到沉淀了用户关系,后面想象空间大。

  摘自i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