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市场是医疗改革的下一个风口
稿源:达州资讯网  2016-10-26 08:30:03 报料热线:51850000
图片来自“123rf.com.cn”
 

随着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基层医疗市场逐渐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逐渐受到了政府、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现阶段各模式对标美国不同,在“2016互联网+健康大会”上,与会嘉宾分享了英国的相关模式和关于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思考;同时分享了我国基层卫生队伍的整体情况以及北京市朝阳区、沈阳市和平区的实践探索。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农村卫生司、农村卫生处处长刘利群:英国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概况

今年6月份,国家医改办牵头下发“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文件,各项工作铺开。签约服务的鼻祖应该在英国,英国1948年建立起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就是签约服务。

一,关于英国的基础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数据显示,英国的人均卫生总费用是我国的将近9倍。英国的体系是在1948年二战之后建立起国家卫生服务制度,这项制度有四个特点:全民覆盖;按需提供服务;国家税收付费;全民免费。在英国任何一个服务,只要符合居民要求或者长期居住在那里,全是免费。

英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大体有五个方面的组成:全科诊所、药房系统、111热线服务、随诊中心、社区卫生中心。英格兰共有全科诊所8775个,注册人口5650万人,平均每个诊所服务人口7171人。英国全科医生有4万多,每万人口全科医生大概7个人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全科医生服务1500个居民。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比例大概是40%左右,这是一个国家计划经济的体制,计划的体制培养全科医生的岗位设定了40%。

全科医生的钱从哪里来?绝大部分都是由财政税收付的,诊所是合伙经营的私利性,但是所有的收入几乎都来源于国家的投入。一个英国人如果在大学做讲师,一年的收入不到4万英镑。一般的小学教师可能是3万镑左右,护士是3万镑左右,全科医生是10万镑,有效地保证了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英国90%的门诊服务都在全科诊所,平均每人就诊5.5次。全科诊所服务不都是由全科医生提供,英国40%的门诊服务都是由护士来提供的。所以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基本上由护士解决,看不到全科医生。当然你可以指定全科医生,但大部分的病人更倾向于看护士,这样节省了他的人力。

二,可借鉴的经验

1、强制首诊。

2、均质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高素质的全科医生。英国全科医生是“5+2+3”,10年之后才能成为全科医生。在英国培养一个全科医生基本上都是政府投入,这10年培养下来大概要50万英镑。

3、英国的全科医生是全人的健康管理,所有年龄、健康问题都包了,很多英国儿童这辈子长大了也没见过专科医生,都是全科医生来处理。

4、英国政府的投入责任和市场机制的发挥相互不矛盾。诊所所有的钱几乎都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但所有的诊所都是个体经营。

5、有严格的法律制度和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比如签约一个人补贴75.77英镑有100多页规定和政府签的合同,你如果拿这个钱,要做出承诺。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副处长周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途径和思考

在服务模式方面的转变要关注三个方面:对于健康的关注;对生命质量的关注;对人整体的关怀以及服务连续性的照顾。

结合当前基层卫生服务已经开展的工作,提出几个方面的途径,供大家交流。

一、当前正在推进的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

这项工作今年以7个部委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家庭医生签约的文件,推进这项工作被提上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当前要建立基层分级诊疗双向收针的突破口,之前也开展了对基层医生的探索工作,开始是从城市起步,逐步推广到农村,都在开展签约服务的试点。

1、量力而行。现在地方的普遍认识是一个家庭医生签2000人,实际上最多700人就可以了;并且起步阶段要从重点人群签起,逐步扩展到一般人群。

2、优化服务流程。到大医院里看病觉得很乱、很杂,摸不着头脑。到了基层,虽然说这个机构的大小没有医院那么大,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它的一套流程。

3、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信息系统在后台进行信息化整合,减少工作量;通过远程使签约服务内容更加完善,服务的途径突破边界限制。

4、我们要通过医患互动,完善服务模式。

二、完善服务模式需要一些支撑的措施

1、资源调整。优质资源要下沉,要调整卫生资源,使基层资源能够更加充实。

2、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最终是要促进医、护、防各个专业人员的合理分工,回归本位,使他的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3、加强适宜设备配置。要通过信息化的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舆论宣传。指明辖区范围内居民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服务。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研究中心、卫生人力研究室研究员陈红艺:基层卫生队伍整体情况

1、人员问题。目前基层卫生队伍约360万人,年均增长率是1.88%。和全国整体增长率、尤其和医院的增长率比起来差距非常明显。

2、结构的问题。基层卫生人员总量占全国卫生人员总量的指标,2011年预想的是40%,现在是逐年下降,并且下降趋势很明显,现在这一比例是33.69%。

3、分布的问题。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千人口城乡卫技人员配置差,千人口注册护士配置差、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配置差,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4、人员流失比例。从卫生人才监测评估数据来看,近几年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发生过人员流失。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陈开红:分级诊疗框架下急救社区化模式探讨

急救社区化的三大话题:

1、怎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当中,全科医生急诊急救的能力,怎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抗风险的能力,怎么样提高全科医生的自信心和职业成就感,或者怎么样在提高全科医生在健康教育过程当中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素养。

2、建设基础。在发展上来讲,还是履行着卫生职责的网络化建设。在建设基础上,通过医联体的方式,把运行院前急救网络纳入进去,通过绿色通道的建设,把和各医联体相对应的医疗机构、急救专科能力相互衔接。

3、长效机制。以信息化作为一种支撑平台,以移动医疗、救治协同模式为载体,形成可视化的移动信息系统。
  沈阳市和平区卫生计生局局长范俐娟:“互联网+基层卫生”如何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呵护

在整个区域的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当中,和平区确定了“3432”全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分别是3个业务系统、4个区域中心、3个应用平台、2项重点工作。

「3个业务系统」

和平区从2008年开始就自主开发了区域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先后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例、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自主开发8项外部系统接口,包括医保、新农合、电子病历、数字认证服务、医学影像、实验室信息管理、数字化绩效考核、居民健康卡应用,实现了各大系统的无缝对接。形成了以基层卫生信息系统为核心,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和药品管理综合服务的区域多元化卫生业务管理系统。

「4个区域中心」

2015年,国家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的影像、检验、心电和病理中心建设,和平区在2013年就启动了这项工作,并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过程中,结合基层卫生工作实际,将病理中心调整为远程视频培训会诊中心,共计建成了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监测中心和远程视频培训和会诊中心。

「3个应用平台」

全区的卫生计生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法律宣传、机构科室介绍、家庭责任医生团队公示以及健康咨询资讯传播。

数字化绩效考核平台:通过对工作标准化管理以及量化的标准化统计,达到指标,依托管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形成规范科学的考核结果。

三级联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与省市及区域重点需要监控的单位及部门的互联互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项重点工作」

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和打造数字化妇儿预防保健门诊。

# 结语 #

据卫计委2016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9万个,其中医院的数量为2.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7万个,远超医院的数量,这一市场的体量十分庞大;并且在各个创业公司集中瓜分北上广深等一线市场有限的三甲医院资源之时,这一市场意外的成为了待开发的蓝海。

2015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2016年6月七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给基层医疗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亿欧此前报道过的益体康、博厚医疗、汇创宜等项目也都受到了资本市场极高的关注。

而除了初创公司的角逐,巨头也开始了对这一市场的布局。2016年1月阿里开展“村淘”项目,将阿里健康网络医院接入村淘服务站,就宣告了对这一市场的野心。相信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逐渐成熟,这一蓝海会成为更多企业竞相厮杀的战场。

  本文作者王艳莹,亿欧专栏作者;微信:ying211316(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