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增贷款仅4636亿创新低 资产价格泡沫需抑制
稿源:达州资讯网  2016-08-13 06:52:00 报料热线:51850000

  去年10月以来,M1、M2增速剪刀差持续扩大,而近月来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央行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M1增长10.2%,M2增长25.4%。多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信贷需求结构性问题凸显。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分析,剪刀差拉大的原因,一个方面是M1增速快,M2的增速慢,资金没有投入到固定的地方去,即使是做了投资,也是金融投资,不是实物投资。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信贷需求结构性问题突出,而市场整体流动性相对充裕。解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或许更应从信贷需求端入手,培育新兴产业,刺激新的信贷需求增长点,进而改善资金脱实向虚或是集中流入部分行业、产业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现象。

  剪刀差持续扩大

  数据显示,7月M1增速为25.4%,环比进一步小幅上升,而M2增速则再将1.6个百分点至10.2%,两者的持续多月的增速差背离正如预期一样仍在扩大。

  实际上,对于剪刀差的问题,监管层早已关注。央行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在已注意到6月份金融数据M1过高,并对此描述为“货币‘活性’增强”。

  “M1的增加向来是代表活期存款这一块比较多,实际上大家拿到这个钱可能是在各个市场里面动,没有放到相对固定的地方去,即使是做了投资,也不是做实业投资,而是金融投资。就相当于,资金在各个市场之间,比如在金融或者资产市场发生变动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像是做金融投资,这种往往是短期的比较多一些。”宗良对第一财经表示。

  “从M2来看数据略低,如果在继续低下去可能会有些问题,与预期的数字差别较大。”宗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M2的数据将触底,未来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适当地做一些调整。

  “去年7月救市措施下,M2当月迅速被抬升,这种基数效应对于今年7月的影响应该最大,因而7月M2增速进一步下滑也属意料之中。”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金融数据点评分析称,7月国内商品房的销售情况来看,楼市高温并未消散,以致于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转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进而推动M2内部结构分化,使得M1与M2增速差背离增大。

  当前利率水平整体较低,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明显降低,加之经济运行方面的外部压力,从避险需求和交易性动机上来看,也可能导致M1增速持续走高。

  由于实体经济运行压力始终较大,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较为明显,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导致信贷增长缩量,也拉低了当前的M2增速。

  新增贷款创新低

  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4636亿,远低于市场8000亿左右的平均预期,同比少增1.01万亿,创近年来新低。

  陈冀表示:“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信贷需求减弱以及季节性因素等导致新增贷款超预期萎缩。表外业务持续规范以及企业信贷的下滑又使得社融单月大幅回落。企业信贷滑坡以及楼市高温缓退的局势下居民信贷需求增长较快,进一步推动M2内部结构性变化,加之同期基数效应突显致使M2与M1增速差继续扩大。”

  当然,陈冀分析认为,导致单月信贷增量数据大幅下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实体经济运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意愿较弱,导致企业信贷需求呈下滑态势,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仅增加1514亿元。企业信贷的大幅下滑对7月信贷增量形成较为严重的拖累。

  第二,从债务置换的角度来看,7月地方政府仅发行地方债3900亿左右,较前几月万亿规模的发行量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因而可以说债务置换对于7月企业信贷的负面影响是在减弱。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信贷仍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呈负增长。

  第三,反观居民贷款,由于楼市高温消退缓慢,即使多地祭出限购、限贷政策,由于新旧政策转换具有时滞性,7月房贷并未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仅小幅回落。居民与企业两部门信贷需求结构的分化现象有所加剧。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票据融资近两月绝对量规模较前一段时期的千亿规模大幅萎缩。6月新增为-151亿,7月新增为276亿,这或许与近一段时间票据风险有所上升有关。

  刺激信贷 抑制泡沫

  7月的金融数据公布后,有经济学家称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应从刺激信贷需求增长,抑制资产泡沫入手。

  陈冀认为,解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或许更应从信贷需求端入手,培育新兴产业,刺激新的信贷需求增长点,进而改善资金脱实向虚或是集中流入部分行业、产业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现象。

  宗良对第一财经表示,现在的货币政策总体上基本适度,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再略有放松。引导市场的预期,一方面通过改革释放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又通过投资开放发展国际市场,在加上供给侧改革,把低端的供应去掉,发展一些高端的供应,这样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况上,让货币政策更匹配。

  宗良表示,从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或者转型升级,有利于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动供给侧改革,这个角度去考量我们的政策,只要最终能使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措施应该都是一些比较有利的宏观经济措施。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进一步向松调整空间和幅度有限。大幅向松可能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和催生部分资产价格泡沫,较之可能取得的货币政策效果而言,弊大于利。”陈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