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首映体验 李安得到了他最想要的
稿源:凤凰网娱乐  2016-10-15 17:58:00 皮革业报料热线:51850000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内地定档在11月11日上映

凤凰网娱乐讯(作者/皮革业) 终于看了,李安的新片。

当地时间10月14日晚,《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纽约举行全球首映。为了省事,下边就简称《比利·林恩》了。

时间有限,不想“为富不仁”,主要谈谈这次的观影经历,还有直观的感受。涉及影片剧情、细节的东西尽量避免。

能在14日当晚看到这部电影,真的费了不少心思跟周折。

李安这次把新片首映放在自家门口的纽约电影节

和上一部《少年派》一样,李安把新片放在自家门口的纽约电影节首映。纽约电影节的规模不大,和戛纳为首的三大电影节以及多伦多相比,既没竞赛,也不“国际化”,甚至连公开的媒体注册渠道都没有。纽约电影节由于林肯中心电影协会负责组织、选片和放映,目的主要是服务纽约本地的影迷,会搜集一些“三大”的片子来放。像主打的Main Slate单元,今年一共20部电影,有12部来自戛纳,比如得了金棕榈大奖的《我是布莱克》《她》《无名女孩》等。

《比利·林恩》是本届电影节的“特别活动”。众所周知,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其实在于技术的突破,是有史以来首部用每秒120格高帧率拍摄的电影。想要达到李安的理想效果,放映必须满足3D、4K及120帧的条件,两周前片方已公布,全球只有五家影院将放映这个最高规格的版本,纽约首映的AMC Loews Theaters就是其中的一家。这可能也就解释了《比利·林恩》为什么没有选择之前威尼斯或者多伦多这样更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进行首映。

《比利·林恩》宣传海报挂满了走廊

不同于仅面向业内的戛纳,纽约电影节强调公众性,所有影片都要公开售票放映,《比利·林恩》也不例外,10月14日、16日每天三场,共计6场。奇货可居,僧多粥少,主办方就采用了抽奖的方式,观众可以通过邮件申请,9月23日首批中奖者会收到邮件,有24小时可以在线上完成购买。恰好在这一时间段有个出差纽约的机会,于是就填了表申请,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检讨平时人品积累的还是不够。后来看到豆瓣上有人中奖,问了一声,用了30多个邮箱……没想到,两周之后,电影节又放了次票,收到一封Congratulations并且打着叹号的邮件,那真是小鹿乱撞。并且在高人的指点下,最终搞定了14日晚9点场的票。

观众早早来到放映厅外等候

纽约电影节目前还没开放选座功能,并且是线上线下都不行,遵循先到先得规则,就看谁来的早了。6点场是真正意义上的首场放映,李安和全体主创都要走红毯,感觉索尼和电影节主办方得包了大部分位置。临近8点,到了这家AMC影院,没错就是万达收购的那个。红毯已经完毕,工作人员正在拆影院外搭建的背板。到检票口,影院工作人员说,电影节的是吧,然后用手一指,那边有条队,去排吧。前面已经来了8位,我是第九个。由于这个首映只占一个厅,其他商业放映照旧,不少观众从检票口入场。有个大叔实在不放心,叫来电影节志愿者,问是不是只有这一条队,还得反复确认——看来,甭管哪国影迷,都有颗玻璃心啊。

首映前李安携新片主创亮相红毯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身后的哥们喊了声Steve,抬头一看,史蒂夫·马丁走了出来,依旧顶着一头白发,首场放映看来是结束了。随后,出来的人越来越多,里面有本片的男一号、新人乔·阿尔文。中国面孔里,能认出来的有卢燕和博纳的高管Jeffrey,还有参与本片演出的李安的小儿子李淳。等到9点,工作人员来发3D眼镜,再过一会就领着这一队进了影厅。放映之前,电影节总监上台讲话,没想到还安排了李安“返场”来跟“第二首映场”的观众见面的福利。安叔依旧保持着招牌式的羞涩萌,主要讲自己多么为高帧率技术着迷,还说“大多数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拍”。安叔退场后,电影正式放映。

李安拍《比利·林恩》,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完成电影技术的变革,至少是对电影未来形态的一种可能的尝试。如果以此作为衡量标准的话,以我的感受来说,李安得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

外媒关注点也大多聚焦在《比利·林恩》采用的3D+4K+120帧的技术

《比利·林恩》的技术指标基本被归纳为3D+4K+120帧。3D基本不用解释了,大家大概都知道,本片是3D实拍,而非后期转制。4K指分辨率,应该也算熟悉的概念,影片画面水平分辨率达到4000像素的标准,《比利·林恩》的画幅比利是1.85 : 1,对应的分辨率应该是3996x2160。本片的摄影指导约翰·托尔,曾凭《燃情岁月》和《勇敢的心》连着拿过两届奥斯卡奖,拍摄使用的是索尼的4K摄影机CineAlta F65。

李安和本片摄影约翰-托尔(右)在片场交流

120帧是李安最为看中的新技术,电影目前通行采用的是每秒24帧,一般来说,超出这一数据的技术被称为高帧率,英文的术语叫High Frame Rate,缩写成HFR。如果影院放映某部电影写着HFR的话,就说明采用了高帧率技术。还有一个术语叫frames per second,缩写为fps,字面意思就是每秒帧数,像安叔反复提到的120帧,就是120fps。对普通观众来说,fps多少还应该有机会接触到,游戏玩家跟3C发烧友肯定都懂。简单来说,fps越高画面越流畅,反之,fps越低卡顿现象就越明显。讲到这里,越发觉着《比利·林恩》需要的不是电影评论,而是跑数据的产品测评。

说了这么多叫人蒙圈的东西,我也只是个业余的搬运工,下面说说“产品”实测的感觉。

首映场使用了REALD 3D的眼镜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传说中的“沉浸感”——又一个被VR玩坏了的术语。简单来说,和以往的电影相比,《比利·林恩》的画面在纵深感、清晰度和运动的流畅感上都实现了质的突破,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正是3D、4K和HFR三种技术化合产生的结果。

在《比利·林恩》里,你能清晰地看清每个角色的表情

先说3D,《比利·林恩》里出现了很多有意展现景深的镜头。比如电影开场,比利·林恩和战友们集合,准备前往橄榄球比赛现场,八个大兵站成一排,摄影机除了从左到右平移,还有纵向位置的变化。以往电影处理,焦点只能集中在一个角色身上,其余人物虚化。而在《比利·林恩》里,你能清晰地看清每个角色的表情,模拟出人眼的视觉效果,明确展示出画面纵深维度。而开枪、投掷这些3D电影惯用的技巧,李安也都在片中进行了展示,感觉就是让观众跟以往的电影做个比较。

《比利·林恩》里的夜景极为透亮,图为橄榄球赛中场的烟火秀

橄榄球赛中场表演是片名的出处,更是全片的重场戏。影片最终清晰地呈现出这个至少数百人参与的大场面,你能看到眼前的比利·林恩和他的战友们,正在演唱的碧昂斯和真命天女组合(可惜并非本人扮演),大量伴舞演员、拉拉队员,进行场面调度的演出组织者、安保人员,升降变化的舞台,场内燃放升空的烟火。难得的是,《比利·林恩》里的夜景拍的极为明亮透彻,与特效大片惯用阴暗色调藏拙的手法截然不同。

《比利·林恩》中伊拉克的战斗场面

最后要说的是高帧率带来的流畅感,真的很难用文字来形容。伊拉克的战斗场面虽然没有想象中大,篇幅有限,但拍摄足够精细,场面调度、镜头运动都强调现场感和真实感。几年前,曾在香港的iSQUARE看过48帧的3D IMAX《霍比特人》,与之相比,可以说,《比利·林恩》的确能体现出这几年HFR技术演化的结果。

说了技术上的这么多突破,也得打下预防针。也许在很多观众的期待中,《比利·林恩》是一部规模浩大的战争片,但总体而言,这还是一部剧情片,预算也比不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水平。

回酒店的路上,刷了下社交网络上的评论和反馈,结果分化还是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得到认可外,批评主要集中在形式与内容的割裂上,还有就是认为《比利·林恩》没法像《少年派》那样横扫评奖季。

有影评人认为《比利·林恩》没法像《少年派》那样横扫评奖季

每部电影都会面临不同的命运,即便李安的电影,也不例外。《比利·林恩》也许不能讨好所有人,但它确实让我看到了没有见过的东西。李安说电影要变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呈现出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这次他就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