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大山拔穷根》(三)社会参与夯实脱贫攻坚牢固根基
稿源:宣汉新闻网  2016-10-20 20:55:43 报料热线:51850000
    有了工商资本的介入,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为脱贫攻坚带来了永续动力。如何解决社会参与、整体联动,打牢脱贫攻坚的根基呢?宣汉县按照“渠道不变、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实现资源大整合,促进贫困地区快速发展。系列报道《大山拔穷根》今天播出第三集:社会参与夯实脱贫攻坚牢固根基。

    凤林乡斜坪村位于凤林乡东南部,是新一轮精准扶贫建卡贫困村,也是2016年全县58个预脱贫摘帽村之一。全村总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1207亩。辖4个村民小组,275户1220人,其中精准贫困户51户189人。

    凤林乡斜坪村村民罗建发说:我们以前这个地方生活很恼火,那是为什么?就是缺少发展经济的门路,只有种田种地来维持生活。

    2015年3月,县经信局对口帮扶斜坪村。为摸清村情,针对性帮助群众实现致富,县经信局下派该村第一书记罗均到任后,第一时间走访摸排。

    凤林乡斜坪村第一书记罗均说:第一件事情就是实地走访,摸清村情,了解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劳动力状况,人员情况等基本情况,建立村情民意台账。通过摸排,我们发现制约我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农户增产增收渠道窄、收入无门路。

    根据该村土壤、气候、资源和劳动力等条件,县经信局决定采取长远致富与短期脱贫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脱贫支柱产业。

    凤林乡斜坪村第一书记罗均说:为了增加农户收入,解决我村发展瓶颈。我们先后协调资金20余万用于发展村级养鸡场、养牛场,通过两场的发展带动,可确保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

    凤林乡蓝林土鸡养殖场业主徐正兰说:目前我们这个蓝林养殖场有种鸡500只,小鸡3000只,可实现集体年收入2、3万元、庄稼收入1.45万,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2490元。

    为解决长远致富问题,县经信局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水果和药材产业。

    凤林乡斜坪村2016年第二季度脱贫之星董文中,一家4口,家里两个孩子读书,妻子身带残疾,原来十分贫困。在罗均的指导帮助下,利用危房改造政策新建了房屋,并发展青脆李5亩,养猪2头,羊子7只,牛一头,家庭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凤林乡斜坪村贫困户董文中说:现在形势好多了,变化大得很,比过去好得多。生活也比以前好得多了。

    为壮大产业,该村产业发展实行“333”模式,即:领头分三级:乡设服务站、村建专合社、社选组织员;启动推三级:资产变股权、资金作股金、农民当股东;发展靠三家:机构定庄家、种养选农家、大户出专家,实现贫困群众保底分红和入股分红。同时,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劳务经济,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村种植青脆李1800亩,中药材益母草87亩。

    凤林乡斜坪村第一书记罗均说:我们这个益母草中药材今年底可见效,可实现产值18余万元,我们的青脆李两年后挂果,可实现产值500余万元。

    县经信局还联合其他部门,整合项目资金,为斜坪村累计硬化道路12.6公里,解决人蓄饮水工程,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建设标准化的阵地建设和卫生室,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石秀丽说:作为脱贫攻坚的牵头部门,我们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企业和社会各届优势,整合资源、合理推进脱贫攻坚,从而加快脱贫奔康进程。

    宣汉县以资源整合实现连片大开发,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单打独斗”向“合力推进”转变。整合行业部门优势资源,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通过产业、项目整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实施。深化县直单位定点帮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四路,建立精准帮扶制度,帮扶力量全部向贫困村集中;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和县直单位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度,有30位县领导和51个市级单位、136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211个贫困村,并建立“双包”定点帮扶责任制。建立社会扶贫工作机制,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以及个人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以上带下、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党政重视,为脱贫攻坚绘就宏伟蓝图;工商注入,给脱贫攻坚提供永续动力;社会参与,让脱贫攻坚的根基更加牢固。全县上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确保到2019年,211个建卡贫困村、17.94万建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成功摘帽;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我们相信,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贫困群众一定会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繁荣美丽的新宣汉一定会建成。